观众在进博会上观看三维复合式检测系统和多机器人柔性夹具系统。唐克摄(人民视觉)
在进博会食品及农展品展区,巴基斯坦参展商正在包装骆驼皮灯。新华社记者 李梦娇摄
观众在体验三星首款双4K超宽屏显示器。王初摄(人民视觉)
观众在德国卡赫展台体验驾驶式洗地机。张武军摄(人民视觉)
在洪都拉斯的展台前,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特色产品。本报记者 龚文静摄
老朋友情分加深了,新朋友名单变长了……在一声声“来对了”的称赞中,第六届进博会接近尾声。虽然展期只有6天,但那些由此产生的相遇、合作的缘分,将在中国市场一直演绎新的故事。
未来5年,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分别累计有望分别超过32万亿美元、5万亿美元。进博会,正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机遇。
“凡是来过进博会的,还会来”
在进博会上,可以品尝多少种牛肉?阿根廷、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的品牌商、加工厂,都带着最好的产品来到现场。
阿根廷牛肉企业VISOM的工作人员们忙着接待一波又一波采购商和观众,感受了进博热度。“这是我们第一次来进博会,目标就是和中国客户、潜在合作伙伴面对面,将更多产品出口到中国。”一名工作人员说,中国是阿根廷牛肉出口主要目的地,去年中国客户买走了阿根廷75%的出口牛肉。进博会的大平台,让更多牛肉厂家争着一展身手。
市场是当今世界的稀缺资源。这一点,新西兰中国商会秘书长李瑞秦感受真切。“要说有什么困难,就是‘一位难求’。”新西兰中国商会从首届进博会开始就组织新西兰企业参展,今年24个参展名额、450平方米的展台很快就被“抢空”。“这两年我们有个感受,凡是来过进博会的,之后都不会缺席。”李瑞秦说。
在很多参展商看来,进博会能“长”出新业务。瑞士检测和认证机构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本届进博会上首发了金标认证、氢标标识等新服务。连日来,签署协议、洽谈合作动作不断。“见了很多新老客户,繁忙、友好、开放的进博氛围扑面而来。”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总裁郝金玉说。
通过进博会,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华投资项目数量年年递增。2018年首届进博会,该公司与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达成合作意向,第二年便成立了舟山分公司;2022年,与舟山市质检院联合实验室顺利投入使用;2023年,入驻舟山高新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就是在进博会‘长’出来的业务。”郝金玉感慨。
漫步在进博展馆,一个“未完成”的展台引起许多观众的好奇。原来,日本企业无印良品进博首秀就玩了一把创意,展台需要现场观众共同参与才会完成最终搭建并露出全貌。这次,无印良品带来了两款由全球知名设计师专为进博会设计的新商品,展现满满诚意。
据了解,中国是无印良品在日本以外的最大市场,目前线下门店数量385家,在中国本地设计开发的商品已超5000种。“以进博会为契机,我们将在中国开展更接地气、更深入持久的经营。”无印良品中国首席市场官邵恬宜说。
全球买、全球造,“收获感满满”
确认规格、提出批货量、卖方报价,在一家主营开心果的伊朗食品企业展台,一名中国采购商正和商家拿手机和纸笔比划着。语言不流畅,并不影响做买卖的热情。双方都内行,几个来回就拿到了彼此想要的信息。
这名采购商名叫孙丹,是上海维纹商贸发展有限公司的市场经理。这次,孙丹来进博会的目的很明确:采购坚果类产品。“坚果原料、规格大小、加工工艺都清楚了,下一步想联系邮寄更多样品,择优下单。”几届进博会参与下来,孙丹发现参展商品的质量又有了新提升,生产商数量和带来的商品品质都上去了,友好态度更是不用说。“这次来进博会,跟更多潜在供应商‘接’上了头,收获很不错。”
买全球好物,中国买家已经用实际行动展现大市场的购买力。
进博首日,盒马与卡西诺、Gavottes等7家法国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预计3年内对法国商品采购额将达到30亿元。从帝王蟹、波士顿龙虾到泰国椰青、越南腰果、阿富汗松子……几年来,依托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一批批以前并不常见的进口商品通过盒马进入中国市场,并成为老百姓喜爱的日常消费品。
不仅如此,借助进博会,盒马的进口业务也完成了从“全球买”到引进原料“中国造”再到布局全球供应链“全球造”的三级跳。“一年一度的进博会,持续为我们带来更多机会和更宽视野。盒马会抓住机遇,积极用全球供应链深耕本土市场。”盒马首席财务官严筱磊说。
天猫国际也特别派驻了全球招商团队来到进博会现场,现场还与100个进口新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并联合发布超百款年度进口新品。联合利华旗下口服生发品牌nutrafol、德国专业护肤品牌BABOR、英国网红服饰品牌House of CB,这些新品牌在进博首秀的同时,也在天猫“双11”的节点开张了。
不仅如此,各交易团更是喜讯连连:辽宁交易团举办集中签约仪式,6家辽宁企业意向采购金额超2亿元;上海交易团大型零售采购商联盟会员已有55个项目达成初步采购意向,合计金额约35亿元;国资央企组建98个交易分团参加进博会,在高端装备、尖端技术、能源、医疗器械等领域斩获一个个大单。“仪式感十足,收获感满满!”现场签约的代表们说。
让世界分享中国机遇
进博会的故事,远不止“买”和“卖”那么简单。现场,不少跨国企业携中国市场合作伙伴、上下游企业一齐亮相,在这里拓展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彰显扎根中国市场的坚定决心。用他们的话来说,“奔着中国来,就是向着发展去”。
连续6届参加进博会的强生,今年第一次以全新品牌标识与大家见面。第六届进博会上,强生带来的100多款创新产品中,有近1/3是中国乃至全球首秀。“比如,我们的医疗科技业务针对中国老百姓常见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带来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黑科技治疗产品。”强生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区主席宋为群举例说,一款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脉冲、射频双能量消融导管在进博会上完成全球首秀。这款导管在手术中可以显著减少病患和医生的射线暴露,治疗更加精准。
“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强生全球重要的‘发展+创新’双引擎。我们的医疗科技业务正通过中国战略升级,不断加强本土研发、创新、高端制造与合作能力。”宋为群说。
这些天,P-Cure医疗集团董事、中以康联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晨在展台上接待了一批批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来访者。
瑞士P-Cure医疗集团首次来到进博会,携旗下中以康联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一款先进医用放射治疗设备——PPTS质子治疗系统。这一系统具有“买得起,装得下,用得好”的特点,使以前极为昂贵的质子治疗变得价格亲民。目前,这一产品已完成了国内首台套的成功签约。
“医疗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推进,这也是我们业务得以发展的支撑。”杨晨说,中国市场大有潜力,进博平台给了企业与合作伙伴一起前行的机会。
还有许多企业,正在中国市场尝试“不一样”的事。除了24个品牌的40余款新品在进博会首秀之外,资生堂还为进博会带来了“空瓶再续”服务、可替换果冻芯包装技术等新内容,吸引许多观众排队打卡。其中,可替换果冻芯包装技术通过简单一步将液体代替压缩空气注入瓶中,同时实现塑料容器的塑形和灌装,减少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92%的塑料使用,不少跨行业的参观者也纷纷表达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好奇和兴趣。
“未来几年,资生堂集团将持续投资,在中国打造我们的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将中国作为前沿创新的首发市场。”资生堂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梅津利信说,资生堂在中国40多年,充分感受到中国与世界相向而行、相互成就。“40多年前,我们来到中国投资;今天,我们投资中国。”
向全球开放中国市场,让世界分享中国机遇。“6天+365天”,进博会“永不落幕”,开放合作奔腾向前。(本报记者 李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1月10日 第 03 版)
责编:陈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