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我的儿子是学渣,但我依然相信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国之栋梁。”近日,青岛某中学家长会上,一位爸爸的发言引发不少网友共鸣和点赞。
据红星新闻报道,这位爸爸称,儿子学习成绩特别差,给班级拖了后腿,对此深表歉意,但他仍然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并列举了两点原因:第一是“我的儿子心理特别强大,他学习成绩这么差,依然能吃能喝能玩能睡,连我都很佩服他。我是一个高级心理咨询师,他的心态比我还强大”。第二是他相信学校科学、严明、规范的管理和老师的辛勤付出,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最后,这位爸爸感谢了其他孩子对自己孩子的宽容和理解。
这位父亲的发言,美中不足的是把孩子称为“学渣”。把孩子分为“学霸”“学渣”,“优生”“差生”,本就是歧视性的做法。如果老师把孩子称为“学渣”“差生”,必定会遭遇不尊重学生的质疑。当然,他这样说,主要是为了表明自己对待“学渣儿子”的积极态度。恰恰是这种积极的态度,得到了不少网友点赞。每个孩子有不同的个性、能力,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学校和家长更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每个孩子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成绩不好还“能吃能喝能玩能睡”,在心理素质方面,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同龄人。当然,这可能与父母对其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以及他的父亲本身就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有关。根据教育部发布的调查数据,我国38%的中小学生就寝时间晚于规定要求,67%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对此,教育部还专门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睡眠管理。另外,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因学业压力、升学压力、亲子关系紧张而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