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IDC龙头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数据港,股票代码:603881)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数据港实现营业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30.0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5亿元,同比增长372.23%;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约2.35亿元,同比增长36.09%。根据国家工信部新闻宣传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国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分析报告(2022年)》发布会,数据港总体规模已跃升至行业第二,逆周期高速增长态势凸显。
然而,2022年一季度,另一项引人关注的指标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65.83%。这样大幅的净利润下滑是否意味着IDC龙头数据港业绩暴雷呢?答案恰恰是否定的。
随着近两年大规模交付数据中心,数据港运营规模快速上升。截至目前,数据港累计已建成及已运营数据中心34个,IT负载合计约366.82兆瓦(MW),奠定了其在IDC行业内的龙头地位。规模的上升一方面带来了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因固定资产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是公司固定资产折旧阶段性大幅提高,数据港营业成本较去年同期短期阶段性大幅增长62.35%,因此导致了上述归母净利润的短期阶段性大幅下滑。
据了解,作为长期专注于批发型数据中心业务的行业翘楚,数据港数据中心项目多为批发型数据中心中的超大型数据中心(hyperscale)。相较一般零售型数据中心“先建设、后订单”的模式而言,超大型数据中心在项目投资建设之初就已经获得了大型客户的长期服务合同(通常为10年),此外,根据合同约定,已交付的超大型数据中心在经过一定时间的上电爬坡之后(一般为1-2年),项目将按照满产率刚性计费稳定贡献收入。相比以中小客户为主的零售型数据中心,批发型数据中心的大型企业客户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及支付能力,且批发业务长期服务意味着更强的客户粘性,因此在未来营收的确定性及现金流的稳定性上更有保证。因此,数据港运营规模的不断攀升意味着未来营收及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