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批准项目
首页> 已批准项目

已批准项目查询

选择省份:
选择年份:
搜索重点领域为:
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
土地退化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国际水域
NGO能力建设
查询结果列表
186 条内容,每页 10 条,共 19 页,跳到第

天津市朝阳里零废弃社区建设示范项目

项目编号: CPR/SGP/OP7/Y4/STAR/CH/2023/01
实施机构: 天津市西青区绿邻居社区服务中心
赠款金额: 50,000美元
主要内容: 本项目以挖掘社区积极力量、以点带面与基层党建活动结合、先典型后普及,以机制建设为可持续基础,推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垃圾分类,探索社区居民零废弃生活的推广方式与实践行动,建设“无废社区”,推动社区家庭与居民参与双碳目标的实践行动。项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零废弃宣传倡导为主,挖掘社区积极分子培育扩大志愿者队伍,进行零废弃家庭招募及培育行动并开发测试碳汇小程序;第二个阶段以零废弃示范楼门推广行动为主,零废弃示范楼门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一为楼门参与碳足迹记录的参与者占比30-50%、二为楼门中绿色阳台建设的居民户占比30-50%、三为楼门中零废弃家庭示范户占比30-50%。征集示范楼门并树立典型,推广使用碳汇小程序,进行家庭碳汇产品的研发;第三个阶段以建立维护可回收物与厨余垃圾的闭环社区处置方案为主,建立可回收物定期回收、处理、运输闭环系统,同时,建设社区堆肥基地,提高社区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能力,进而推动零废弃生活在社区最后一百米的实现。
实施周期: 2023年12月-2025年12月
重点领域: 气候变化

北京丰泰中心零废弃商业社区示范项目

项目编号: CPR/VF/CH/2023/05
实施机构: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
赠款金额: 人民币300,000元
主要内容: 本项目旨在以丰泰中心为试点,打造一个零废弃商业社区示范点,建立有针对性的垃圾分类减量的宣传倡导机制、自愿性零废弃基金,组织周期性线下旧物市集,落地基于丰泰中心办公业态、商业业态和公共空间3类不同业态空间的零废弃示范场景建设方案,推动楼内更多同类型业态的商户的零废弃空间打造提供参照。最后梳理和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一套零废弃商业社区建设方案,推动区域内同类型社区开展零废弃社区建设。并通过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以及合作伙伴的国际平台和网络,分享以丰泰中心零废弃商业社区建设为案例,讲好在双碳目标下的中国故事。
实施周期: 2023年12月-2025年12月
重点领域: 化学品和垃圾管理

青海省玉树市哈秀乡甘宁村帕卓巴零废弃社区建设项目

项目编号: CPR/VF/CH/2023/04
实施机构: 玉树州游牧生态文化保护协会
赠款金额: 人民币300,000元
主要内容: 本项目旨在解决垃圾污染对甘宁村生态环境造成的众多负担,通过开展一系列关于垃圾危害的宣传教育,增加牧民的垃圾相关知识和环保意识,从源头减少当地牧民产生的垃圾;在村委会集中房周边选择一个示范点作为垃圾分类回收站点,鼓励社区成员从源头进行垃圾分类后送至此处,并定期将这些分类好的垃圾送往政府的垃圾回收站,从而既能减少因垃圾混合不可回收而带来的污染和浪费,又能通过售卖易拉罐等分类好的垃圾为当地牧民带来一定收入;与外界设计师合作开发零废弃艺术产品的经验,将废木头、废衣料、废铁皮等垃圾进行再利用,设计出适合当地牧民使用的生活用品和给孩子的玩具,同时以三江源雪山、草原、野生动植物等为主题设计一系列环境艺术装置,能够生动形象体现垃圾污染对三江源环境的危害,并由设计师与她们一同前往上海、广州等内地城市参加艺术巡回展,由社区女性对外进行三江源垃圾回收处理、垃圾危害、垃圾再利用经验等的分享,从而在减少垃圾污染、改变社区对垃圾认识的同时赋权社区内弱势群体,实现多方合作交流,打造社区建设与知识共同创造的典型案例,促进整个三江源地区的零废弃经验分享。
实施周期: 2023年12月-2025年12月
重点领域: 化学品和垃圾管理

北京市昌平区零废弃社区建设项目

项目编号: CPR/VF/CH/2023/03
实施机构: 北京市昌平区它山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赠款金额: 人民币300,000元
主要内容: 本项目预期在霍营街道与天通苑北街道打造零废弃社区,通过举办自然体验活动和环保市集等公众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在环保、低碳、可持续等方面的认知;开展零废弃工作坊,以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方面提供具有现实可行性的零废弃行为实践,一起探索社区的零废弃实践行动模式,优化低值可回收物与有害垃圾的处理;建立社区堆肥试点和社区生态花园,实现废弃物再利用;挖掘内生力量培养志愿者队伍,结合培训、赋能,持续反哺社区,最终形成社区废弃物管理及再利用的推广手册,提供零废弃社区的探索模式。
实施周期: 2023年12月-2025年12月
重点领域: 化学品和垃圾管理

江苏省南京市古遗井社区天保、史村片区“零废弃社区”示范项目

项目编号: CPR/VF/CH/2023/02
实施机构: 南京互助社区发展中心
赠款金额: 人民币300,000元
主要内容: 本项目旨在通过建立“零废弃社区”管理机制、打造“零废弃社区”、进行“零废弃社区”宣传教育和培训和“零废弃社区”行动经验总结和分享,利用零废弃社区的建设契机,动员当地村民主动投入村庄建设,本项目举办 “零废弃社区”展望未来论坛工作坊,构建多方参与格局,确定各自角色和分工,制定出适合本社区落地的方案,形成源头减量并行的零废弃农村社区构建体系,为城中村社区零废弃建设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具有广阔的市场和推广价值。
实施周期: 2023年12月-2025年12月
重点领域: 化学品和垃圾管理

上海市新华路街道零废弃社区营造项目

项目编号: CPR/VF/CH/2023/01
实施机构: 上海市长宁新华路街道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
赠款金额: 人民币300,000元
主要内容: 本项目针对新华社区的既有基础和特色,通过零废弃样板空间的系统营造+全过程参与式设计手段+完善的赋能体系+社区范围内的宣传推广及应用,达到零废弃社区系统性营造的目的。根据上海市政府2023年颁发的《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和《上海市推进重点区域、园区等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的实施方案》,新华路街道正在开展将持续5年的低碳社区规划与行动。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作为社区零废弃行动的实践基地,将在实践场地和理念技术上支持社区行动者持续开展零废弃相关行动。项目进行过程中将着重基于零废弃示范社区项目的打造,编织在地社群网络、赋能在地自组织、助力形成可持续的良性运营机制,并总结出一套系统性的知识产出和操作手册,在全社区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
实施周期: 2023年12月-2025年12月
重点领域: 化学品和垃圾管理

浙江沿海濒危物种水獭社区保护地试点项目

项目编号: CPR/SGP/OP7/Y4/STAR/BD/2023/01
实施机构: 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
赠款金额: 50,000美元
主要内容: 基于以往的调查成果,本项目组成员在浙江省首次尝试针对这一物种的保护行动。根据调查成果,原乡认为金塘镇是浙江省最适合开展水獭保护试点的一个地点。水獭种群的监测与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更多当地的机构、志愿者等参与进来。本项目希望在开展调查工作的同时,发展和培育当地力量,建立水獭监测员社群,协助开展水獭监测、在地宣传与保护,针对水獭需要救助的情形开展培训,从而给这一濒危物种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为将来的水獭种群监测、研究和保护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同时,广泛开展水獭保护科普宣传,提高当地社区对水獭的认知,减少水獭被人为误伤的机会。制作水獭保护相关的宣传手册、物种科普宣传视频、海报和周边产品,向当地渔民、钓友、民宿和餐饮从业者、游客等进行分发,在当地营造水獭保护的良好氛围,让当地人能够了解水獭这一物种、它们面临的威胁、保护水獭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并采取行动,参与到水獭的保护中来。
实施周期: 2023年12月-2025年9月30日
重点领域: 生物多样性

海南省陵水县热带海草海菖蒲幼苗培育及海草床生境修复项目

项目编号: CPR/DLF/IW/2023/03
实施机构: 江苏省海洋学会
赠款金额: 50,000美元
主要内容: 海草床是全球三大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对海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中国海草床急剧退化,尤其是陵水新村港与黎安港海草特别保护区的海菖蒲资源面临严重威胁。本项目旨在通过人工培育海菖蒲有性幼苗、野外定植和环境监测,实现海草资源的修复和可持续发展。为解决海菖蒲幼苗生长速度慢的问题,通过模拟低氧环境促进幼苗叶的生长,为高效培育提供方向。另外,通过环境监测明确海草幼苗野外定植的适宜条件。项目还包括科普宣讲活动,提高当地居民对海草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促进海草床修复,改善陵水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区生计。
实施周期: 2023年12月-2025年12月31日
重点领域: 国际水域

广东省湛江市硇洲岛社区参与式废弃渔网回收及鲎保护项目

项目编号: CPR/DLF/CH/2023/05
实施机构: 广东海洋协会
赠款金额: 50,000美元
主要内容: 本项目旨在解决硇洲岛及周边海域面临的多重问题,包括中国鲎资源枯竭、海洋环境污染、废弃渔网丢弃等。中国鲎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血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鲎试剂,具有经济和科研价值。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问题,中国鲎的生存面临威胁。此外,废弃渔网丢弃导致海洋垃圾增加,危及海洋生物,特别是中国鲎。项目计划通过建立废弃渔网回收和分类队伍、清理海洋垃圾、开展环境教育和培训等方式,解决社区和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通过废弃渔网的回收和分类,不仅改善海洋环境,还推动了废弃渔网的可持续利用。项目同时致力于加强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培养社区内的环保力量,以促进可持续渔业的发展。通过野外本底调查,项目还旨在整理中国鲎的分布基线信息,为鲎繁育和栖息地保护提供科学支持,促进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实施。
实施周期: 2023年12月-2025年12月31日
重点领域: 化学品和垃圾管理

深圳河入海口湿地生态修复项目

项目编号: CPR/DLF/IW/2023/02
实施机构: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
赠款金额: 50,000美元
主要内容: 本项目旨在解决深圳湾红树林湿地面临的外来红树海桑属植物扩散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本土红树林的生存空间,加速了湿地生境的恶化。通过试点开展治理和监测工作,项目旨在实现深圳湾零海桑属植物,将湿地修复融入中小学教育课程,提升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能力。项目采取尊重自然、科学修复的原则,联合政府单位和社会公益组织,从源头清除外来植物,适应性营造鸟类栖息地,以期为全球滨海湿地修复提供参考。通过系统考虑、科学修复,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经济合理、效益综合的原则,项目致力于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全面修复。同时,通过湿地教育,将湿地保护意识融入中小学教育,培养具有环境素养的学生,为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实施周期: 2023年12月-2024年12月31日
重点领域: 国际水域
186 条内容,每页 10 条,共 19 页,跳到第
相关链接

联系我们 | 重点领域 | 项目分布 | RS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896号 Copyright © 201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