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长岛基于海草床修复的生态友好型水产养殖模式试点项目
发布日期:2024-04-26
执行机构:烟台市海参协会
烟台长岛位于胶东、辽东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由151个岛屿组成。其中小黑山岛地处长岛西侧,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与海洋文化,有多达200多种鱼、虾、贝、藻在岛屿周边繁衍生息,刺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享誉全国。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增加沉积物、尤其是陆基刺参育苗室排放废水形成的遮光效应,导致海草严重退化。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传统产业难以为继,新型产业培育不足导致居民收益减少,生态文明建设与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问题亟待解决。
2022年10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实施的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GEF SGP)的支持下,烟台市海参协会联合社会团体、社区、科研机构及企业,启动了“山东烟台长岛基于海草床修复的生态友好型水产养殖模式试点项目”。希望通过海草床修复、海珍品放牧、宣传教育、社区示范、实地培训等系列综合措施,改善近岸生态环境、提供海珍品栖息地,促进生态友好型的近岸养殖以及传统水产养殖向高端化、生态化海洋牧场转型,提高社区居民对新型海洋牧场认知和环保意识,增加居民经济收入,推动海洋环境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2023年暑期,协会邀请了烟台大学蓝丝带社团来到小黑山岛,向当地渔民普及海草床修复技术以及海珍品放牧技术。此次活动采用宣讲、走访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发挥蓝丝带社团的科普经验、利用大学生青春感召力,将海草床的价值、面临的挑战、协会的努力等内容向社区居民传播。走访交流增强了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了海草床修复和海珍品放牧项目实施。社区居民热情高涨,高度认同本活动。
图1蓝丝带社团科普宣传
图2社团人员与社区居民交流访谈
为了配合宣传教育,协会依托烟台大学蓝丝带社团设计制作了精良的宣传手册两份,分别为《海草床在消失,我们应该做什么?》和《新型海珍品放牧》。另外,协会在第七届烟台大学海洋文化节上使用本手册进行宣传教育,宣传活动参与人数达数千人,为后期海草床修复和海珍品放牧等技术活动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图3宣传手册
图4宣传手册内容
图5第七届烟台大学海洋文化节宣传
2022年10月,小黑山社区废弃围堰池塘在本活动中得到了整修加固以及生境营造,进行了10万粒鳗草种子播种和生殖枝挂养播种。目前种源库海草繁茂,已建成1个每年收获50万粒以上种子的种源库。
图6种源库构建
2022年10月-2023年5月,针对海草床修复中成苗率低、植株流失、费事费力等难题,协会开展技术攻关,建立了海草床生态界面修复技术,并申请了相关专利。期间对小黑山村经济合作社社区居民进行技术示范,主要包括生态界面材料的标准化、界面铺设、种子播种、海草育苗等,并对居民进行海草育苗管理培训。2023年5-6月,附着海草苗的生态界面被投放到小黑山附近三个海域,投放面积达3000平米以上。
图7发明专利、海草培育及生态界面投放
2023年6月-2023年12月,协会在海草床修复海域开展海珍品放牧和保育,完成了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建立生态型海洋牧场10公顷。
图8海珍品放牧
目前,协会正在开展第二批次鳗草修复、虾形草拯救技术研究和修复工作。通过实地考察采集虾形草种子并暂养,研究设计虾形草人工藻礁模型,用于虾形草室内培育,未来还将联合社会团体、社区、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推动海草生态修复、海洋牧场绿色发展。
图9鳗草、虾形草室内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