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动态-项目动态
首页 > 项目动态 > 项目动态

数字赋能治理 科技守护蓝海

发布日期:2025-05-20

实施机构:浙江省现代农业装备设计研究院


舟山市由2085个岛屿组成,海域面积达2.2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2444千米。长期以来,该地区深受海洋垃圾和船舶污染物排放两大环境问题的困扰。此外,受风力和潮流影响,海漂垃圾也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年来,舟山市通过实施《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舟山市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22-2025年)》《舟山市港口船舶污染物管理条例》等政策文件,在海洋污染防治和垃圾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海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然而,该市作为重要渔业基地,从业人口众多,每年产生大量废旧渔网、渔用电池等渔业废弃物及生活垃圾。部分渔民环保意识薄弱,加之渔船空间有限、处置不便等因素,仍存在将生活垃圾和废弃渔具直接倾倒入海的现象。同时,船舶污染物的处理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含油污水、废矿物油、废铅酸电池等危险废物的收集处置体系尚不完善,监管手段相对滞后,导致海洋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仍面临较大压力。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GEF SGP)的支持下,浙江省现代农业装备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农装院”)自2023年12月起在舟山市启动实施“海洋污染物数字化治理示范项目”。该项目联合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探索产、学、研、用的舟山立体生态模式。同时,项目积极推进环保塑料替代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这一创新实践为舟山市探索数字化赋能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新路径。


图片2.png

杭州“无废日”科普活动


图片3.png

台州“无废日”科普活动


2024年3月30日,农装院组织开展了3场“无废日”主题系列科普活动,通过舟山、台州、杭州三地联动的形式,大大提升了活动的宣传力和影响力。本次活动通过向广大市民普及海洋废弃物的危害及海洋废弃物回收再生的过程和意义等相关知识,展示了海洋回收塑料,深加工产品再生粒子、再生纤维、再生纱线、再生面料等材料,以及海塑再生成品服装、文具等,直观展现 “变废为宝”的科技魅力。通过介绍蓝景科技的“蓝色循环”创新模式,以及取得的治理成效,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了科学治理的重要性。参与市民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使其深入了解了海洋塑料回收再生的技术路径,增强了对“蓝色循环”模式的认同感,提升了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据统计,本次活动共吸引100余人次参与调研互动,有效促进了公众对海洋污染治理的认知和参与热情,为构建多元共治的海洋环境保护格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微信图片_20250520130002.png

“蓝色循环”项目实施


图片4.png

舟山长涂岛小蓝之家送温暖活动


自2024年4月起,农装院持续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系列调研工作。项目组深入舟山长涂岛和朱家尖地区,走访当地渔民、渔民家属及渔嫂,实地了解海洋垃圾污染现状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一对一入户访谈,向渔民宣讲项目在海洋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先后赴朱家尖废弃渔具收集点和月岙村废弃渔具收集点等回收站点进行现场考察,全面掌握该地区废弃渔具的回收、拆解、处置流程以及渔具采购置换等具体情况;重点调研了渔民的船舶作业类型、渔具消耗补给情况、废弃渔具处理再利用方式以及渔民面临的实际困难,为项目实施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在“五一”劳动节前夕,项目组精心策划了渔哥嫂慰问活动,向参与海洋垃圾回收体系的渔民送去节日关怀,有效增强了渔民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形成“一人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促使渔民主动宣传海洋保护理念,发挥邻里间口耳相传的传播优势,扩大项目影响力。


海洋废弃企业研讨会


图片7(1).png

“绿色发展看舟山”专题培训会


农装院项目组通过举办海洋废弃物企业研讨会、“绿色发展看舟山”专题培训会等活动,系统解读了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绿色转型方面的最新政策导向,深入分析了当前绿色环保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平台建设领域的创新思路。与会人员围绕固体废弃物治理等重点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探索创新解决方案提供了有益参考。在标准制定方面,项目组基于前期扎实的工作基础,组织专家团队严格按照标准调研、立项论证、草案编制、意见征集和标准发布等规范流程开展工作。目前,已顺利完成船舶污染物数字化管理规范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该项目还获得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2024年5月8日,定海区人大副主任、副区长及各镇镇长等35人组成的考察团专程赴定海西中心渔港,实地调研"海洋云仓"试点运行情况,详细了解项目实施细节、技术难点及环保效益,对项目阶段性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就项目推广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5月15日,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厅长在考察定海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项目期间,对"蓝色循环"创新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定海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项目考察


图片9.png

定海“蓝色循环”项目考察


下一步,农装院将全面推进废弃渔具治理省级示范试点建设。项目将依托"蓝色循环"数字化治理平台,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和渔民三方资源,构建协同治理网络,切实解决传统治理中的"信息孤岛"问题。通过持续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进一步扩大渔民参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广度和深度。在具体实施层面,计划于2025年底前在定海等重点区域建成2套海洋云仓智能装备和5处"小蓝之家"收集站点,打造覆盖舟山主要岛屿的立体化回收网络。项目预计实现年回收废塑料1500吨、处置油污水1000吨的环保目标,同时创造250个就业岗位(其中50个专门面向渔嫂),年均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350吨。技术创新方面,将重点升级数字化治理平台功能,完善船舶"三色码"智能评价体系,开发海洋污染数字孪生模型,并计划申请3项专利和2项软件著作权。同时,通过持续开展科普宣传和专题培训,不断扩大项目影响力。在长效机制建设上,将积极推动海洋塑料回收税收优惠政策落地,创新船舶环保信用积分管理制度,拓展2个国际认证合作渠道,开发碳普惠应用场景。参照国际塑料信用体系标准,探索建立金融、通讯等领域闲置积分转化机制,推动设立海洋生态治理专项基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为舟山市海洋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持续助力。






相关链接

联系我们 | 重点领域 | 项目分布 | RS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896号 Copyright © 201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