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首批项目总结会在西双版纳召开
发布日期:2011-04-30
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中国项目子项目自2010年3月启动以来,已经完成一年的实施周期。4月25日,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中国项目总结会暨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召开。来自全国22个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小额赠款计划中国项目国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媒体记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代表等5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子项目实施机构的代表汇报了他们一年来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果,分享了实施项目的经验和收获。项目的实施极大的促进了社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参与性;提高了公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国际水域、防止土地退化和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方面的意识;建立了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社区,学术团体,研究机构,企业等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了非政府组织实施和管理国际项目的能力;提升了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形像。
4月26日,会议代表参观了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南糯山村的项目点。由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中国项目支持云南省竹滕产业协会实施的为期一年的“西双版纳新型竹楼民居研究与示范”项目今天落下帷幕,一座新型绿色节能竹建筑在南糯山村落成。与传统竹楼相比,这种新型原竹建筑具有防火、防虫、防霉的特点,而且在节能减排方面还有三个优势,一是与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结构相比,新型竹建筑的水泥、砂用量降低60%,石用量降低70%,钢筋用量降低60%,主体结构造价降低20%,相当于减少10吨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二是与同厚度实心黏土砖墙相比自重降低40%,传热系数降低40%,保温隔热性优良,可以大大降低住宅能耗;三是在建筑废弃时,不可降解的固体垃圾量可以减少80%以上。
“西双版纳新型竹楼民居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引入绿色建筑理念,开发新型竹楼技术。在营造阶段以原竹这种可再生资源为主要建筑材料、辅以木材和钢材,开发绿色结构体系,减少木材消耗,保护森林,减少钢筋和水泥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建筑使用阶段通过隔热性能良好的原竹隔热墙以及轻型原竹屋面,改善当地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减少空调使用,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节约能源;在建筑废弃阶段,原竹可以降解,木材及钢构件可以回收再利用,大量减少不可降解的固体垃圾的产生,保护生态环境。该项目还在上述新型竹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技术培训,提高当地社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与能源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通过社区协力合作建设新型竹楼,落实到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