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动态-项目动态
首页 > 项目动态 > 项目动态

秸秆综合利用给县河村妇女带来新变化

发布日期:2015-03-09

实施机构:姜嫄文化研究协会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也逐年增多,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的现象严重,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为应对这一问题,在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中国项目资助下,姜嫄文化研究协会与杨凌环保公益协会合作,在陕西省安康市县河镇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农村生物质利用与示范项目”,组织农户收集废弃秸秆,成立农民秸秆编织合作社,开展了气候变化宣传、培训、秸秆编织工作坊;并通过生物质节能炉的推广,将余下废弃秸秆、树叶作为生活燃料替代木材和煤炭;并在项目点建立“生态保护林”及保护办法,保持和提高碳储量,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




         项目自2013年10月进入项目点以来,先后通过基线调查,社区融入等活动,调动利益相关方,联合县河镇政府,村委会,安康学院,汉滨妇联,安康日报,安康电视台,安康团委等参与项目实施和宣传活动,取得了当地政府及村民的信任和支持。2014年3月15号项目在陕西安康市县河村委会召开了动员会,村委会成员,安康团委青少年活动中心,安康学院,村种养户,农家乐负责人,移民户,留守妇女等115人参加了会议,会后调查县河村95%以上村民了解项目并支持。本次活动也得到了安康日报、安康广播电视报、安康广播电台,三秦都市报,安康新网,中华环境杂志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项目在实施中特别融入了“赋权,性别平等”战略,成立了村支书,大学生村官,志愿者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项目执行委员会;并把当地留守妇女组织起来进行秸秆编织。2014年4月和5月,项目举办了两次秸秆编织技术培训班,聘请陕西省编织能手杨晓芝为项目点留守妇女传授秸秆编制技术。



  现场培训包括秸秆处理、编绳、塑形、鞋带编织、粘接、成品检验六个环节,每个环节结束后还通过比赛奖励优秀学员,105人参加了培训。38岁的村民耿晓玉说“以前我们没事就是打麻将,都想干点啥,可是又不知道干什么。没有想到以前当火烧的玉米叶还能制作工艺品,既能赚钱还能保护环境,参加培训班,老公很支持,不像以前干什么都反对。”




  在培训的基础上,23名妇女和6名男性共同加入了项目推动成立的秸秆编织合作社。“以前在家里闲得心慌,参加合作社后,第一个月就收入了300多,刚开始虽然不多,但卖点酱油醋补贴家用就够了,伤风感冒的也不需要问儿女要钱了。”57岁的刘奶奶说。“以前我们这里农村的秸秆就是烧,烧起来浓烟滚滚,现在大家都觉得秸秆是个好东西,农忙的时候都静心的收集起来了,参加合作社后,村庄的关系和谐多了,大家都很积极,以前村子里的事情没有人参与,现在村民们对于村里的事情可积极了。”村主任张永杰说。
 


  2015年1月15日,项目执行团队通过家访、会议、小组访谈等形式展开秸秆生物燃料的前期调查,最后通过社区成员集体举手表决确定了生物质节能炉的推广及使用。项目实施通过表决的的方式有效的提升了妇女的项目参与感。“以前家里事情都是男人说了算,我们靠边站,现在我们决定什么事都是商量了来,村子里面的事情也不能少了我们的意见”合作社负责人钱灵兰说。

         2015年3月5号,“应对气候变化,生物质节能炉发放仪式”在县河镇举行,汉滨妇联、村民、镇政府、志愿者、合作社社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根据提前集体表决方式,发放优先考虑五保户、孤寡老人、贫困户、项目参与积极分子、留守妇女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购置部分电子取暖器发放给不能使用生物质炉的农户。“GEF项目对于县河村的生态改善和妇女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以后的发展,我们将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汉滨妇联付主任说。本次共发放生物质节能炉90个,取暖器30个。“村子以前的烤火都是用火盆子用木材在屋外烤,前面热了后面凉,村子里以前经常有小孩烤火掉进火盆子烫伤,生物质炉子干净环保安全,还能烧水做饭烤红薯。我估计我们用了以后,附近的村子明年都要学样子。”老支书张永杰兴奋的说,“我们村子正在搞农家乐,这和村上推的清洁工程政策符合,工艺品让村子农家乐有了产品卖,变妇女的麻将意识为致富意识,生物质炉子保护了村子里的山林和村容村貌。”









相关链接

联系我们 | 重点领域 | 项目分布 | RS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896号 Copyright © 201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