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优先,生态发展——18个社区保护地探索幸福路
发布日期:2016-01-18
实施机构: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
广西西南部的喀斯特山地拥有许多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如IUCN红色名录中全球极度濒危的白头叶猴、德保苏铁和广西青梅等。如今这片美丽、且独特的喀斯特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小规模农业和林业对栖息地的蚕食;薪柴砍伐、放牧等造成的栖息地退化;偷猎或盗伐;开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威胁。由于这里的山林和土地多为当地社区集体所有,已建保护区都很分散、且面积较小,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尤其是濒危植物,散布在社区的集体林中。因此,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以下简称:美境自然)在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GEF SGP)的支持下,在广西推广社区保护地的注册、建设和管理以应对这些威胁。
美境自然在2014年10月组织召开了“广西社区保护地实践经验研讨会”,邀请了有意愿建立社区保护地的社区代表、县林业部门的技术骨干、保护区负责人、已建社区保护地的代表等50人参加会议。在研讨会上,社区保护地专家向大家介绍了国际社区保护地的状况和实践经验,分享了贵州、青海、四川等地的实际案例;社区和政府代表讨论了推进过程中的期望、挑战、问题和对策。这次研究会,初步确定了四个有愿意注册成立社区保护地的社区。
此后,美境自然的项目人员、专家、志愿者组成了调查团队,多次前往社区,采用参与式方法对渠楠、中华、陇邓和逐劳四个拟建的社区陆续开展社会、经济、生态和文化的本底信息调查。调查团队还通过走访村里的关键人物如护林员、屯干部、村民小组长等,来评估社区集体林内濒危物种保护现状、社区内部的治理结构、保护意识及注册成立保护小区的意愿等。2015年春季,项目人员协助这四个社区召开了全体成员大会,商议登记成立社区保护地的相关事宜;随后,四个社区保护地纷纷成立。
为了方便分享各自社区在自然资源管理和可持续生计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加强与外部支持力量如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国际NGO的沟通和信任, 2015年4月美境自然发起成立了广西社区保护地联盟,广西区域18个社区保护地首批加入联盟。
2015年4月和11月,美境自然分别组织了“小额赠款项目申请培训”和“社区领导力培训”。培训中,联盟成员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深入思考和讨论社区的初步的管理计划和财务计划。通过这些培训班,社区保护地的凝聚力、逻辑思考能力得到了加强,对如何从保护小区中受益、如何治理保护小区等项目议题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与此同时,美境自然组织每两个月一次培训,组织联盟成员对其他成功典范社区进行走访、座谈交流。通过这些活动,联盟成员学习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传统民族文化保育等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如:农业新技术、如何组织合作社,如何扩展农副产品的销售网络,如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等。
在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GEF SGP)的支持下,美境自然为社区保护地提供小额资助,支持社区实施自己制定的管理计划中的项目。在小额赠款资助下,一些社区建立了自己的巡护队,筹备了巡护装备,组织常态化的巡护监测,这使社区对自身社区保护地的濒危物种有了更深刻和科学的认识。一些社区保护地举办了儿童绘画比赛,文艺晚会演出,民族山歌节等文化活动,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息和知识容入这些文化活动,既锻炼了社区的自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也丰富了社区保护地的文化生活。
此外,美境自然希望通过市场激励的方式促进社区保护地开展自然保护工作。为此,美境自然选择联盟成员——渠楠屯,协助建立了自然教育基地。美境自然通过对社区进行详尽的本底调查,聘请自然教育专家与社区一起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制作了精美的自然教育手册,结合当地的人文和自然资源设计开发了自然教育课程。2015年1月和8月,分别开展了两次自然教育活动“白头叶猴自然探索之旅”。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全程都有22户社区成员参与各种筹备和策划活动,并承担了活动结束后的总结与财务处理工作,同时确保自然教育活动带来的5万5千元净收入能继续资助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两次自然教育活动加强了社区的文化自豪感和凝聚力,也激励联盟中的其他社区更有意愿管理好自己的保护地,让这些绿水青山也能持续地为社区成员带来金山银山。
2016年,美境自然将继续开展社区保护地能力建设,在社区保护地联盟中分享成功经验,并向外推广;同时,也将为相关的政府部门提供宝贵的成功案例和有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