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动态-项目动态
首页 > 项目动态 > 项目动态

垃圾分类:从提高民间组织的技能开始

发布日期:2017-05-23

实施机构: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零废弃基金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迅速增长。据统计,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量高达1.7亿多吨, 且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加。全国67座大中城市,约有三分之一陷于垃圾包围中,垃圾中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渗透到地下和河流中,将给城市带来不容忽视的隐性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因而可持续地垃圾管理,注重前端垃圾减量与分类对于缓解垃圾问题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解决垃圾问题,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需要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的建设,同时也需要基于一线社区层面的垃圾分类动员和实践。现阶段,需要大量公众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开展垃圾分类,让一部分人“先行动”起来,酝酿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和行动力量,为后期全社会的广泛推行奠定基础,在这方面,民间组织能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全国开展社区垃圾分类的民间组织数量严重不足、区域差别很大、社区动员能力和对垃圾问题的认识仍然不足。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零废弃基金)在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支持下实施的 “分区域垃圾分类经验推广和技能培养”项目,计划在梳理现有社区垃圾分类成功经验及地域性特点等工作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社区垃圾分类培训体系。通过和爱芬环保、宜居广州、成都根与芽的四方合作,整合现有资源,研发一系列针对垃圾分类从业者的培训计划,2017-2018年在上海、广州、成都开展三场技能培训工作坊,并设计“一对一”导师计划,旨在帮助城市社区垃圾分类从业者快速掌握在社区推动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术,在本地社区有效的开始推动垃圾分类的工作。


  自2016年10月开始项目启动以来,项目团队先后前往杭州魅力城、上海洛善小区、龙南绿主妇社区、成都根与芽小区、北京金榜园小区、合肥善水小区、深圳石凹社区等社区进行参访,了解不同区域社区垃圾分类的情况和工作手法。例如,北京市昌平区金榜园小区,在和谐社区发展中心的帮助下,从2014年起,社区因地制宜,选择“省钱又实用”的垃圾处理方法,物业与居委会、居民志愿者携手合作,共同建设社区,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落叶堆肥,减少垃圾、改良土壤的同时,每年节省两万元;(二)可回收废弃物不出社区,循环利用废变宝;(三)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四)回收管理居民家庭危险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


  而在上海,项目团队发现有较多值得借鉴的社区优秀案例,这一方面源于上海比较完善的厨余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的体系,另一方面和政府注重基层街道和社区垃圾分类的工作密不可分。例如,龙南绿主妇是2011年在社区里组建的,社区居委会带领社区环保志愿者,用最简单的方法在社区为公众搭建长期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平台,以绿主妇带动绿家庭,以绿家庭开展绿生活。通过开展环保科普教育宣传大课堂,并以垃圾分类、减量为切入点,开展了垃圾资源回收行动、社区跳蚤市场以及家庭环保酵素制作、废弃物利用等活动。其中,垃圾资源回收主要针对利乐包、白色塑料袋、纸质垃圾回收。今年9月开始,龙南绿主妇会每周一次开展环保课,分享环保酵素制作,手工肥皂制作、变废为宝等活动,吸引社区很多居民加入。正因多年在社区的耕耘与活动,该小区也被评上了上海市绿色环保小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


  基于前期社区参访和访谈,2017年3月1-2日项目团队齐聚上海开展了一次针对社区垃圾分类技能培训课程的共创会。此次共创会的目标是在前期团队调研和研发顾问访谈的基础上梳理出完整的课程框架和逻辑,以及对培训人群的精准定位,初期将以社工组织,环保NGO组织以及对垃圾分类有积极性的个人为重点的培训对象,后期再覆盖到居委会。而课程以“垃圾”和“社区”两个板块为主,将从政策与前景、唤醒与鼓励、社区推动、垃圾知识与技能、如何找到后端、如何运作项目等层面开展。“分区域垃圾分类经验推广和技能培养”项目第一次技能培训会,将于2017年7月在成都开展。






相关链接

联系我们 | 重点领域 | 项目分布 | RS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896号 Copyright © 201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