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雪豹保护网络”联合更多雪豹保护的力量
发布日期:2020-11-24
实施机构:北京市海淀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在中国,雪豹主要生活在林线以上的高山带和亚高山带,海拔3000-5800米的地区。中国拥有全球60%以上的雪豹适宜栖息地,据估计总面积约有110万平方公里,主要位于西部七个省和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云南)的巴颜喀拉、冈底斯、喜马拉雅、天山、阿尔泰、昆仑、祁连等众多山脉。
近十余年间,雪豹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科研机构、政府和民间组织积极加入到雪豹研究和保护的行列。2018年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管理局在深圳举办了“国际雪豹保护大会”,12个雪豹分布国的政要以及国内的多家雪豹研究保护机构发起并签署了《国际雪豹保护深圳共识》, 这也极大提升了雪豹保护在中国受到的关注度。
雪豹在中国分布广泛,涵盖的生态系统多样,且大多数栖息地偏远险峻,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更有效的保护雪豹及其栖息地,必须联合更多力量,建立更为灵活的合作机制,并且针对保护的空缺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中国雪豹保护网络”是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牵头,由若干NGO、研究团队以及自然保护区在2015年首届玉树国际雪豹论坛上自主联合发起的雪豹保护专业联盟,致力于加强雪豹研究保护领域的知识共享、技术标准化、增进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共同发声,提高雪豹保护行动的影响力和公信度,进而推动中国雪豹保护工作的整体发展。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的支持下,本项目主要开展了两方面展开工作:推动中国雪豹保护网络的发展;提升从业者雪豹调查与保护的能力。
2019年8月21-22日,中国雪豹保护网络成员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了第四届国际雪豹论坛暨雪豹网络工作坊。论坛邀请了从事雪豹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政府机构、国内外学术机构、国内外NGO及基金会、保护区代表依据各自在雪豹研究和保护上的工作进展和展望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中国国内三江源、祁连山、羌塘、天山以及阿尼玛卿等雪豹热点区域管理机构和科研团队分享了当地雪豹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同时,论坛也对雪豹网络进行了传播,与会人数超过70人。
在论坛结束当的天下午,超过30人参与了雪豹网络工作坊。会议选定了网络的执行委员机构共5家(WWF、WCS、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荒野新疆),并对网络的工作计划、雪豹监测手册和数据收集标准化展开讨论,为雪豹保护工作的系统化、标准化提出建设性意见。最终明确了中国雪豹保护网络的使命是通过搭建中国雪豹研究与保护的沟通交流平台,推动中国雪豹研究和保护事业的发展。
2020年4月11日——21日,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青海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在青海举办了雪豹野外调查的遗传学培训。培训分为室内培训和野外培训。室内培训介绍了遗传学在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的应用和原理,初步介绍了野外采样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数据记录。
野外培训在花石峡镇开展,专家示范了具体的遗传学样品采集方法、纸质信息记录步骤,样线、样点在软件中的记录, 以及如何用“两步法”处理遗传学样品。培训后中心继续开展了10余天的遗传学采样活动,收集了160余份遗传学样品,涉及3个乡镇,所有样品均按照培训要求收集、处理、记录,培训效果良好。此外,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对于雪山乡、东倾沟乡牧民也进行了培训并带队进行了独立采样,这也是首次针对该地区牧民开展的遗传学采样培训。
2020年8月25日——26日,由网络成员中科院西高所、荒野新疆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一起在线上举办了一次针对红外相机使用与数据收集的培训,主要面向保护区、在地机构和社区的一线工作人员。超过40人参加了此次线上培训。
2020年11月20-21日,在青海省果洛州,“雪豹网络”成员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联合,举办了专门针对社区的红外相机监测技术的线下培训。来自玉树州、果洛州和甘南州在地NGO、社区以及社团的20人参加了培训。为了方便社区代表理解,培训全程使用藏语。培训分为了室内理论讲解与交流讨论和室外实操两个部分,现场参会人员都分享和交流了他们在布设红外相机和收取红外数据时遇到的困惑和相关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