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动态-项目动态
首页 > 项目动态 > 项目动态

牧民合作开展草原修复,携手守护高寒草甸生态

发布日期:2024-10-21

执行机构:北京富群社会服务中心


00.jpg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高原牧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这种关联在牧民调整放牧策略的过程中展现得尤为明显。在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性有目共睹,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气候变化正在发生改变。曲麻莱县的天然草场虽然面积很大,但是适合常年轮牧的草场面积却十分有限,大面积的草地出现黑土滩化。过去几年,曲麻莱县的牧民在自家草地上进行过修复的尝试,但效果不甚理想,种子质量和修复后期管理仍需改进提升。

2023年1月起,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GEF SGP)的支持下,北京富群社会服务中心同当地草原站、格麻村和布甫村村委会合作开展了“青海曲麻莱县高寒草甸种子多样性保护与社区退化草场修复项目”。项目旨在围绕天然牧草种子多样性保护这一目标,逐渐将单一的种草行动提升为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活动,使牧民认可在严重退化区域种植多年生草籽以修复草场的做法,创建高寒草甸种子培育基地和科学养殖示范区,支持牧民修复正在退化的草场


图片0.jpg


前期调研

项目前期,团队在曲麻莱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的支持下,同当地草原站、格麻村和布甫村村委会合作,就当地草原退化的状况开展了调研。团队走访了社区参与过草地修复的当地人,了解了过去在草原修复中碰到的障碍,并征求了他们对多年生草籽修复退化草场的意见和建议。前期的调研为团队设计项目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草场修复实践与草籽收集

在草地修复实践方面,项目团队与格麻村和布甫村村委会于2023年3月初共同评估了部分牧民提议需要修复的草场。评估区域超过2000亩,最终在格麻村和布甫村划定四个区域为2023年重点修复的草场。截至2024年6月,格麻村和布甫村已有60多户牧民积极参与,完成500亩的草地修复面积,多年生草籽的发芽率达到50%,比项目团队预期的30%要高出一截。与此同时,项目支持了13户牧民完成了300亩的饲草料种植试点,以低于市场价45%的价格出售给同村或周围的牧民,以实现饲草料基地的可持续经营。


图片33.jpg


在原生草籽收集方面,团队选定了格麻村和布甫村约1000亩草场作为收集原生草籽的场所,同时在曲麻莱县巴干乡等其他区域组织牧民进行了小范围的尝试,于2023年采集并存储了垂穗披碱草在内的30公斤左右牧草种子。


图片4.jpg


组建牧草保护管理小组

目前,项目团队已经在布甫村和格麻村选出了草原生态修复带头人,组建了秋智乡天然牧草保护管理小组。该小组基于项目专家团队的建议,为两村的150多名牧民提供种草指导,内容涵盖草种选择、最有效的播种方式以及修复后草场的维护方法等。针对村民在草地修复工作中的种种疑问,小组成员都会及时解答并提供相应的指导,确保村民理解并支持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入小组的牧民正在不断增加,成员人数已经达到200人以上。小组的任务有:总结当年的草地修复情况,调整和制定下一年的种植计划,实时监测草地恢复的情况,收集必要的植被生长信息和气候变化的情况。为了进行定期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项目团队还特地为小组成员们组织了一次摄影技术培训,以确保采集数据的有效性。


图片5.jpg


改善牧民养殖结构

2023年7月,项目团队在秋智乡布甫村组织牧民25人开展养殖结构改善的尝试。在布甫村,由于草地退化严重,毒杂草成为优势物种,部分区域的荒漠草原适合放牧羊群,冬天的补饲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依托布甫村的旦真对燕麦草地精细管理的实验,项目团队组织了村委会、周边的牧民共同参加养殖讨论会议,并对补饲的改进措施进行梳理。讨论得出的主要措施包括:把夏天闲置下来的牛圈和羊圈进行种植燕麦草来弥补冬天的饲料;饲料多的牧户把剩余的饲料低价出售到周围的牧户;鉴于牛圈和羊圈种植饲草的经验已经较成熟,未来2-3年团队也将试验将种植燕麦草和多年生草种同时开展,看看在退化特别严重的地方是否可行,探索既能实现补饲又能修复草场的双赢模式。


图片1.jpg


下一阶段,结合牧民放牧转场的时间,团队将收集天然草籽的计划放到明年重点实施。团队还计划于年底前组织两个村庄的牧民参加一次种草经验交流会,让牧民们共同探讨草地修复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为来年的种植工作提供指引。此外,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团队发现格麻村有部分种植燕麦草的区域由于后续跟进措施搁置被撂荒。团队将继续努力与牧民协商,考虑将对这些撂荒地进行修复。

 







相关链接

联系我们 | 重点领域 | 项目分布 | RS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896号 Copyright © 201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