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批准项目-已批准项目
首页 > 已批准项目 > 已批准项目

重庆丘陵山区传粉昆虫保护示范项目

发布日期:2022-12-12

基线信息:


本项目拟以“萤火谷文创农场”和“兼善生态美农场”为试验示范点,围绕其所在村庄乡镇,开展推广培训活动。


“萤火谷文创农场”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丰文街道的赖家槽与棋水湾交界的三河村范围内。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地处缙云山脉腹地在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沙坪坝区用艺术赋予三河村独特魅力,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力量,引入书画、陶瓷等艺术家和非遗文化传承人,打造了“三河村艺术家村落”。目前,三河村已有26家企业入驻。在文创企业的带动下,三河村集体收入达61.5万元,农民户均增收3600余元。三河村也先后荣获重庆市首批“美丽宜居乡村”“重庆市健康村”“重庆市卫生村”“重庆市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


“萤火谷文创农场”是该村最具代表性开发项目。农场区域海拔最高608米,总占地1000多亩,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更有世代耕作的农户散落山林之间。植被丰富,既有珍贵的香樟,也有接地气的巴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集合两岸农业、生态、文创等资深专家团队,携手打造生态保育与生态农业标竿。项目地在农业的基础上,发展文创,将农业的内涵挖掘,促进123产业深度融合.目前已建成一期面积约500亩,已形成以昆虫复育、生态农业、自然科普为主导的产业模式。园区完成蔬菜瓜果种植示范区约100亩,包括几十种蔬菜和十几种瓜果。园区根据昆虫生长环境的需要,复育了全生态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目前已经复育了十几种萤火虫,培育超过32种不同的蝴蝶,让市民白天看蝴蝶、夜晚看萤火虫、体验农耕生活、感受创意文化。结合生态农业种植和昆虫复育,园区将科普教育视为重点,打造了萤火虫林间步道、香草花园、蝴蝶花谷、自然农园等多个生态科普场地。为市民提供了科普教育、自然休闲的场所。


“兼善生态美农场”位于北碚区龙凤桥街道龙车村,地处华蓥山和中梁山的交界处,距北碚主城10公里,良好的自然环境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为龙车村发展集生态环保、休闲体验、农业科普、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城乡相互支持的三产融合生态环保示范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龙车村是重庆市为数不多的“全国文明村镇”,也是西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挂牌的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的新农村建设外接服务点。


2019年12月,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团队,联合北碚兼善文化课堂,在重庆市北碚区龙车村申请了西南大学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已确定了20亩土地打造“兼善生态美农场”,开展粮油、蔬菜、瓜果和家禽的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并组建了以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专家、本地村民、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在内的团队,采取朴门永续设计理念(Permaculture)落实了可食地景、移动式牧鸡厨余堆肥系统、覆盖免耕、堆肥农耕、环保酵素农耕等技术体系,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模式。除此之外,团队在兼善文化课堂推出关于 CSA模式中生态种植、生态农产品展示等系列教育课程,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把 CSA的生态、安全理念推广出去,号召更多的人群加入到亲耕当中,让更多居住在城区的人们了解到食物的来源、生长过程、培育过程等,增强人们对食物安全的理解和信任。


两个农场及所在村镇都特别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因此我们开展野花带和独居蜂蜂巢建设吸引传粉昆虫,具有良好的实践需求,对于提升当地的生态农产品品质,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主要问题:


大多传粉昆虫属于鞘翅目(14.1%)、双翅目(28.4%)、膜翅目(43.7%),此外还见于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缨翅目。常见的传粉昆虫如蜜蜂、蝶、蛾、蚁、甲虫。已知显花植物85%是虫媒授粉的,只有10%是风媒传粉,5%是自花授粉。90%的野生植物和75%的粮食作物依赖于昆虫传粉;全球粮食产量三分之一以上受益于传粉昆虫,全球85%的农作物种类需要昆虫传粉,超过一半的世界食物脂肪和油来源于油籽——椰子、棉花、油棕榈、橄榄树、 花生、油菜、大豆和向日葵,这些食物许多依赖或受益于昆虫授粉。以中国为例,2010年昆虫传粉产生的经济价值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19.1%。


但是由于重庆丘陵地区许多草地林地等半自然生境转化为农田,而部分陡峭的山区耕地由于弃耕,杂草灌木丛生,不利于为传粉昆虫提供栖息地和觅食地,同时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如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和统一管理导致了农田生物多样性下滑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集约化农业还导致景观单一化,即大面积的农田只种植一种作物,甚至一个品种,导致了作物多样性的下降和半自然或自然生境的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下滑,特别是以独居蜂为代表的传粉昆虫数量显著下滑。传粉昆虫的下滑,导致油菜、瓜果等需要传粉昆虫授粉的部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下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收入,增加了人工授粉等额外的劳动力投入。因此,如何提高当地传粉昆虫多样性,提升传粉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并提高其保护生物多样的意识,是本项目主攻方向。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种植野花带,增加野生蜂蜂巢,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传粉群落进行改善;纠正农民对农药使用的依赖思想;以及推广一些对环境友好的措施,在保障农民生产的情况下提高环境的质量减少对自然的危害和提高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解决方案:


野花带增加农田景观生物多样性及其服务功能的主要原理是“溢出效益”。农田作物传粉所需的传粉昆虫并不是主要来源于田块内部,而是周边的半自然、自然生境,作物田往往只是临时性觅食场所,周边的半自然、自然生境才是其栖息地、繁殖地、越冬地等。因此野花带建设一方面是尽力建设成为适宜传粉昆虫的生境和避难所,同时,也为周边林地、湿地等自然生境中的生物迁入农田中时提供踏脚石、迁移廊道、庇护所和临时性食物来源。


独居蜂巢能为各种独居蜂提供巢穴和繁殖场所,它们昆虫服务功能贡献率达30-70%,远高于社会性蜜蜂和家养蜜蜂;通过他们改善传粉功能可使作物增产12%~90%。在由于集约化过度管理的农田景观中具有增加独居蜂种群密度的直接价值,可以结合野花带对于传粉昆虫的吸引和提供食物资源的作用,产生连锁反应。对此我们提出的设想是在一定区域内种植野花植物带和设立独居蜂蜂巢。首先野花带中的野花植物能释放野花香味,吸引传粉昆虫,同时为其提供临时性蜜源或花粉源,其次野花带和独居蜂巢为一些传粉昆虫提供了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从而提高传粉昆虫的种群密度,提高了农作物的昆虫授粉率,增加了作物产量和品质,并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最后因为野花带占据农田周围的土地导致入侵植物无法轻松进入到农田植物的区域能大大减少入侵植物的危害。且野花带种植后,如设计管护得当,可以长期维持,而独居蜂蜂巢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不高可以重复使用的特点能使传粉者在该区域内的数量在几年的时间内都稳定在较高水平之上,而且由于独居蜂攻击性不高还不需要担心会危害当地居民正常生活,因此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预期成果:


有利于传粉服务重庆山地丘陵区野花带建设管护技术6项,基于重庆丘陵山地本土资源的独居蜂巢穴构建技术2项;野花带会长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且能为各种生物的繁衍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了生物的多样性,而且减少了入侵植物对农田植物的危害,以此保障农民的收入。而随着更多的独居蜂进入蜂巢也有了更多的传粉者可以大大提高生物的多样性,也能对农田的增产提供较大的帮助。




下载全文



相关链接

联系我们 | 重点领域 | 项目分布 | RS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896号 Copyright © 201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