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以修代购”助力社区降碳创新示范项目
发布日期:2024-06-24
基线信息:
西一路街道地处西安市城区中心,面积2.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万,流动人口5万,下辖8个城市社区。辖区的小区大部分是老旧院落,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设施短板明显。社区缺少物业团队。社区原住民由汉族和回族组成,社区居民为国有工厂退休的人员。驻地单位复杂多样,驻有省、市、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红色旅游景点、零售商业、海鲜批发业等3000余家。基层社会各阶层的群体复杂、矛盾突出,不稳定因素风险加大,管理和服务需求多样、个性、差异化特征明显,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难题。申请机构在西一路街道深耕多年,共同开展乐修匠、垃圾分类、厨余堆肥等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乐修匠”直接回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的“目标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目标12: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目标13气候变化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挑战”(2023年7月19日,联合国公众号推文《你认识这17个SDGs吗?》推文中,就明确提出“维修”是回应SDGs目标13:“气候变化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方式),并间接贡献于“目标1:无贫穷”“目标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
主要问题:
1. 居民对双碳目标、可持续消费等环保理念缺少了解,参与绿色低碳生活积极性较低,对于旧物维修认知不足。
2. 街道辖区内的老旧小区较多,缺乏专业的物业团队;配套生活服务、环境治理等不完善,缺乏专业人员,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特别是旧物因缺乏维修或维护不当,导致物品废弃率极高。
3. 基层政府缺少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双碳目标、无废城市等政策实际落地的抓手和经验。
解决方案:
1.以旧物维修为基础,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推动居民长效参与,提升居民可持续消费意识,促进源头减量和社区降碳。
1.1依照过往服务经验,在现有维修服务登记表(包括维修住址/小区、维修时间、维修品类、问题具体描述、维修消耗具体材料)的基础上,增加通常使用年限、维修后年限、维修人群特点等各种相关内容。进行碳减排量化测算和分析:引入碳核算方法学,测算出不同品类产品维修与购置新产品相比的碳排放情况对比,提出科学合理的维修降碳和日常生活用品适合维修的品类的建议。
1.2维修人员在上门服务时,进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以及可持续消费的宣传倡导,向居民科普日常生活用品中“以修代购可助力降碳”适合维修的品类,推广居民使用“节水龙头”“节能灯”“节气阀门”等产品;
1.3定期开展社区公益维修日活动,特别是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全国生态日等环保日,向居民普及双碳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对于旧物维修的认知,增加旧物维修的数量,促进源头减量和减碳行动;
1.4依托“乐修匠”小程序,开展“低碳家庭”评选活动,记录参与乐修匠公益日活动、日常节水节电等低碳行动,为青少年及其家庭赋能,提升年轻家庭可持续消费意识,促进源头减量和减碳行动。
2.联合政社校企多元力量,挖掘社区内生动力与本土低碳智慧,结合新技术,以修代购推进源头减量和碳减排,打造低碳友好街镇。
2.1完善街道辖区的乐修匠服务宣传牌设计,每月公示社区减碳成果;选择小区合适区域,建立共享工具柜,方便居民借用自行维修;
2.2联合街道、妇联、青联和残联等单位,继续发掘社区辖区的能人巧匠等内生力量,吸引青年维修志愿者、女性家政工等加入社区便民服务队伍,开展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和维修技术培训,培育绿色生活/低碳维修师,提高与居民互动的能力;
2.3联合街道推动辖区内的超市、店铺、景区以及驻地单位(医院、企事业单位)等打造“绿色低碳”商铺/校园/医院等,建立碳积分的兑换机制,依托“乐修匠”小程序,促进提升公众低碳行动的可持续性;
2.4继续与碳阻迹(一家推动各行业开展碳排放计算、管理、减排并最终实现碳中和的企业)合作,开展专题调研,分析维修延长旧家电使用寿命与购买新型“节能家电”的碳排放对比,同时增加5-10个日常生活中维修率比较高的、比较常见的维修品类(例如油烟机、换气扇、电脑、饮水机、壁挂炉、豆浆机、微波炉、吸顶灯、电饼铛、手机)的减碳换算;完善升级小程序减碳记录系统,例如街道辖区内社区维修降碳数据排名,为减碳行动提供依据。
3.联合西安在地高校、辖区中小学校打造低碳友好街镇,影响青少年群体的生活与消费习惯,推动其在校园成立维修社团,带动青少年群体加入以修代购、以换代购的低碳可持续生活潮流中。
3.1联合街道建立旧家电改造二手交换平台,提供“以修代购、以换代购”的渠道;
3.2联合西安在地高校、辖区中小学建立校园维修社团,带动青少年加入“以修代购、以换代购”的低碳可持续生活;
3.3联合街道辖区内的大中小学校,结合校园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展“鲁班工坊”、“小小乐修匠”“爱益工坊”系列培训和志愿者实践活动,提升青少年低碳环保意识;将旧物新生理念和维修课程纳入中小学现有的教学体系。
4.行动经验总结和分享,基于维修实践,推动“社区降碳”在本地政策中的落地。
4.1及时记录培训和活动,留存文字和影像资料,通过回访、问卷等方式定期收集社区各类群体的收获和反馈,以活动报道、实践成果视频等形式定期在机构公众号、视频号进行宣传,助力绿色生活、低碳理念的传播和推广;
4.2持续完善“街镇旧物维修助力社区降碳”实操手册,复制和推广项目模式,助力社区应对气候变化、气象灾害等突发紧急情况的发生,推动旧物新生、便民生活圈服务;
4.3通过视频、研究报告、论坛的形式,传播和推广项目案例成果,分享和交流旧物维修助力社区降碳的相关经验,把模式复制推广到更多区域,引发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
4.4总结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思考和建议,形成政策建议和提案,通过相关渠道提交政府主管部门,作为政策完善的案例和依据。
预期成果:
1. 适合维修的日常生活用品品类建议被纳入社区居民服务管理体系,社区低碳建设策略能力得到提升;维修成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社区参与到维修的户数提升30%,可持续消费意识提升;形成1套“低碳家庭”评选标准,参与活动的家庭人数500个家庭,对于旧物维修助力源头减量和社区降碳的认知得到提高。
2. 社区生活服务管理体系完善,居民以共享的方式参与维修应用,维修降碳意识得到提高;具备与居民倡导维修降碳、绿色低碳生活的能力的30名绿色生活/低碳维修师完成培训上岗。关于项目所在街镇制定低碳评选标准和评估工作组的成立并运行,低碳示范单位年度评选得到推动和落实。
3. 维修降碳小程序完善升级,旧家电改造二手交换平台建立,公众参与维修降碳行动的积极性提升,在不少于5个学校打造试点,组建维修社团,带动青少年群体加入以修代购、以换代购的可持续生活潮流中;形成1套青少年维修课程,纳入中小学现有的教学体系,促进校园青少年参与低碳友好街镇打造,绿色生活、维修降碳理念得到传播和推广。
4. 街镇旧物维修助力社区降碳实操手册,分享和交流旧物维修助力社区降碳的相关经验,引发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地方政策决策部门对维修助力降碳方面的认识得到加强,支持和推动地方政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