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批准项目-已批准项目
首页 > 已批准项目 > 已批准项目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芳邻小区零废弃创新实践项目

发布日期:2024-09-02

背景介绍:

厨余垃圾因其含水、含油率高、成分复杂、对其处理处置已成为当前居民关注的热点。当前国内正在大力推行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居民区引导分类。“十二五”期间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陆续明确了5批共计100个厨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以点带面、推动国内厨余垃圾治理大幕。“十三五”以来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各省市进一步加大了厨余垃圾处理的建设力度。从技术应用现状来看,厨余垃圾就近就地处理设施主要是采用资源型生化机处理技术,该工艺主要通过微生物菌剂在生化处理机器内快速好氧发酵厨余垃圾制初级有机肥料,产生的二次衍生品主要有分选杂质、初级肥料、污水、废气等。但是目前市面上多数生化机设备主要起到高温烘干作用,并不是依靠菌种自身缓慢发热腐熟,这就导致了设备电耗高、寿命时间不长、肥料产品腐熟度低等问题。与集中处理设施相似,厨余垃圾就近就地处理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油、水、渣、气、声等潜在环境污染问题,其中臭气处理问题是主要技术矛盾点。设施密闭性较差、臭气收集措施不完善、除臭工艺效果不佳等都会给现场周边造成恶臭污染,导致运营压力非常大。因此针对厨余垃圾就近就地处理设施的恶臭污染需要集中收集高效处理,兼顾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主要问题:

1. 项目组前期通过实地调研,识别出在当前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需要破解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高意愿低行动”的现实难题。

2. 目前不少已经落地的厨余垃圾小型就地生化处理设备由于耗电量大、运行成本高或者处理过程产生异味、污水等原因受居民投诉,导致大量的设备利用率低,甚至被关停,能够实现长时间持续稳定运行的设施相对较少。

项目组前期调研结果表明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涉及硬件设施(如投放设施不便利、垃圾投放点卫生条件差)、教育宣传和管理监督(存在其他人不分类或混装混运现象、无人监督或缺乏奖惩措施)等,这都成为垃圾分类“高意愿低行动”现象的重要诱因。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需求:

(1)垃圾分类硬件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2)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需要进一步加强

(3)厨余垃圾高质低耗的就地处置设备需要进一步推广

 

解决方案:

1. 针对社区存在投放设备不配套、投放点设置不合理、垃圾清运不及时、异味扰民等问题,可通过科技赋能,探索垃圾分类智能化设备来有效解决。通过引入“智能分类-清洁收集-原位减量-污染控制”四位一体的智能装备,在生活垃圾集中性投放设施中实现清洁性、可靠性、一体化和智慧化功能,形成人工督导的智能装备替代。

2. 针对社区存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不足、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相对薄弱等情况,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活动、志愿者指导以及奖惩并重等措施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3. 针对传统厨余垃圾集中生化处理设备耗电量大、运行成本高、处理过程产生异味、污水等问题,可通过开展针对性研究,研发高质低耗的原位处置工艺与装备,大幅削减臭气等污染物排放,突破厨余垃圾处理效率低、处理过程异味大的难题。

 

预期成果:

1. 通过主题宣传和培训活动,为社区管理者、居民、在校师生、其它社会组织提供零废弃社区和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培训,提升零废弃意识,参加垃圾分类相关培训活动的社区居民占小区总人数的30%以上。

2.“智能分类-清洁收集-原位减量-污染控制”四位一体的智能装备安装完成并运行,生活垃圾就地分类率>80%,分类准确率>95%,恶臭浓度削减率>85%,实现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源头减量与污染控制,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水平。

3. 通过推广厨余垃圾原位处理器在志愿者家庭中的使用,实现志愿者家庭无厨余垃圾外仍,无塑料袋(用于盛放厨余垃圾)的使用;同时,宣传厨余垃圾原位处理器的优点,参加厨余垃圾原位处理器试点的家庭数达到10户。




项目建议书



相关链接

联系我们 | 重点领域 | 项目分布 | RS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896号 Copyright © 201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