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批准项目-已批准项目
首页 > 已批准项目 > 已批准项目

建立多方参与的水产养殖社区垃圾管理体系,减少三江湾-演州河河口陆源污染项目

发布日期:2022-01-21

基线信息:

三江湾—演州河河口区域位于海口市东寨港潟湖的底部,属于糅合了潟湖、盐沼、海岸带、红树林、入海河口等多种生态系统的复合型滨海湿地,海域及部分陆域位于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自1992年起东寨港保护区便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我国第一个红树林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持最为完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

三江湾-演州河河口区域依托东寨港良好的水质,及三江农场规整的土地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起便开始发展水产养殖,是海南海水养殖产业的发源地之一。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该区域水产养殖面积最大时曾达一万两千多亩,是省内最大的海水养殖集中连片区域之一,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周边农民收入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长年无序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部分养殖池塘涉嫌占用红树林林地或滨海湿地,养殖污水长期排放或导致水交换能力较弱的东寨港湾底水质不能稳定达标,流经多个居民生活和农渔业聚集区的演州河受两岸面源、点源污染的影响,在国控断面水质监测中偶见超标现象。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在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因水质持续退化,近年来当地养殖户已从原以高价值的对虾养殖为主,转而改养对水质要求更低、但利润也较低的罗非鱼养殖为主,收入下降较为明显;演州河部分河段呈黑臭化,也影响着当地景观及沿岸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已经或正在实施多项措施,一是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实施“蓝色海湾”工程对红树林保护区边缘的养殖池塘进行退塘还林,已完成约4000亩池塘的红树林补种;二是规划建设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站,将对当地的水产养殖尾水进行收集、处理;三是选划三江湿地公园,将约7000亩的养殖池塘纳入湿地公园范围进行生态化改造,联合科研机构在当地开展蓝碳试点研究,拟在养殖池塘种植红树林,将新增的红树林作为碳汇投入碳交易市场,筹集的资金用于支持当地的生态修复和生计提升。


存在的问题:

1、促进会经初步调研发现,演州河入海口的水质受农业种植与加工、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生活污水、陆源垃圾等排放入河等的影响未能达到该河流的水质目标(河道水质要求为地表水四类,河口附近海域水质要求为海水二级),当地政府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环境治理工作,如退塘还林、在养殖区建立多个尾水处理站等,在陆源垃圾方面,已在居民生活区设立垃圾站点,定期进行收集,但水产养殖集中区域因离生活区有一定距离,且池塘道路较小、路况较差,垃圾收集转运车难以进入,水产养殖的生产、生活垃圾还没有纳入当地环卫的收集、处理范围。未被收集、转运的水产养殖生产、生活垃圾,除了少部分具有回收价值的有人上门收购外,养殖从业者们大多采用焚烧的方式、或者丢弃到养殖池塘周边的方式处理垃圾,焚烧的残渣或随意丢弃的饲料包装袋等垃圾有失控进入河道、污染演州河水质的风险;且本地主要养殖品种罗非鱼基本都供出口,出口要求养殖基地应对垃圾进行妥善处置,养殖户不规范处理垃圾的行为如被发现,将有失去出口资格的风险,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生计;当地政府及养殖户均有意愿对水产养殖垃圾进行收集处理,但受养殖生产相对分散、垃圾产生不规律、道路情况不佳、收运成本较高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目前仍未有合适的解决方案。


2、受当地水质退化、水产病害较多的影响,水产养殖过程中的药品、动物保健品等投入品的使用较为普遍,存在投入品使用不规范引发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风险。因缺乏系统的调查,这些投入品的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违规情况是否普遍、严重,暂时难以准确把握并作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引导。


3、受自然环境变化和环保、产业管理政策调整的影响,当地的水产养殖正处于以政府管制为主要动力的剧烈变动调整期,但养殖从业者大多是个体经营,习惯单打独斗,缺乏相互之间及主动与基层政府、社区进行主动沟通的意识,也缺乏有效的机制让他们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使养殖户适应、配合政府环保治理、转产转业等社会治理并相应调整生产的难度增加,容易增加社会整体运行成本。


4、当地养殖户大多以夫妻为单元开展生产,但受技术、体力的限制,女性在养殖生产中的实际贡献相对有限,一方面有时间精力的富余、存在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对女性个人价值认同及家庭内部话语权均衡等造成影响。


解决方案/计划的活动: 

养殖从业者是其周围环境的受益者,也是其周围环境的施压者,良好的制度可以让从业者从保障自身长期利益的目的出发,积极参与并采取可持续的生产行为。在基层的社区治理中,已从单向的管理走向双向的互动,需要从社区的自身需求出发,以人为本,让养殖从业者参与其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并采取可持续的生产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结合地方政府流域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需求,以及养殖户改善自身生产、居住环境的期待,一方面为养殖户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培训,发动他们收集养殖池塘周边的生产、生活垃圾,并就近送至专设的集运点;另一方面对接协调三江镇政府及环卫公司,根据水产养殖池塘的分布情况及垃圾产生规律,在养殖集中区域合理新增垃圾收集、转运点,并调整优化垃圾收集路线或车辆,通过各方合力共同解决相对零散的水产养殖垃圾难以规范管理的问题。

2、通过回收、整理养殖从业者使用的动保产品、药品外包装袋等垃圾,分析养殖从业者投入品使用规律,为加强投入品的规范使用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行动建议。

3、充分调动女性养殖从业者的积极性,从收集垃圾入手,为其赋能,创造养殖社区内、外部沟通交流的机会,建立良好的多方对话机制,为社区后续探索更多层面的公共事务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预期成果及直接的项目产出:

1.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居民(包括养殖从业者)、环卫公司等多方参与的水产养殖垃圾收运体系,纳入当地环卫体系进行业务化运行,提升水产养殖垃圾的收集处理率。

2.通过垃圾回收数据,持续采集、监测养殖从业者的动保产品、药品的使用情况,形成一份规范动保、药品等投入品使用的分析报告。

3.在水产养殖及其相关社群中发掘、培养一批关键行动者,其中女性人数不少于6位,带动养殖社群功能的发挥。




查看全文



相关链接

联系我们 | 重点领域 | 项目分布 | RS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896号 Copyright © 2010 版权所有